昨天去淡水里仁,店長問我第二天(星期三)上午能來店裡幫忙嗎?因為有學校小朋友來里仁做課外教學,三十人的陣容,需要有人手輔導與看管。我想自己也做不來什麼,但是看管小孩可是拿手滴,走時便對店長把右手攥成拳頭,咬牙切齒地說:“交到我手裡,儘管放心!”感覺好像在說:“看我怎麼收拾這些小屁孩!”
早上九點五十先是共學,然後分配成兩人一對的三個小組,每組帶10個小孩。店長真有心,昨晚就打出了一份表單,希望按照這個範疇給小朋友傳達有機食品、環保、健康的理念。編排的方式挺好,互動式的。大家在下面很K了一番功課,覺得胸有成竹了。打前站的兩位美女老師已到,隨後就稀里嘩啦湧進了一堆小朋友,個個穿著鮮豔的黃色連帽外套和綠褲,亮晶晶的像一隻隻小精靈。
哇塞,原來是幼稚園的小班生呀!師兄師姐們都站在門口恭候,面露欣喜,但也有點發毛,“那種防腐劑、化肥、農藥之類用詞,他們聽得懂嗎?”
我和一位師姐把十幾個孩子帶到店面最裡端,我這樣站著太大隻了,就蹲下來跟他們講話,也請孩子們隨性地坐下來,這下好,似乎搭好了心理溝通的橋樑。我模仿水蜜桃姐姐的語氣跟他們講:“叔叔見到你們來這裡視察,感到很緊張唉!”然後指著冰箱的玻璃門問他們,“裡面是什麼?”都知道是菜,然後問他們怎麼長出來?一臉茫然,再問農民(心想“農民”這個概念他們未必知道)為什麼灑農藥、用除草劑...?還是一臉茫然。從農作物生成所採用的農藥、殺蟲劑、化肥、除草劑這類用料,再來是農作物加工成食品所採用的添加劑...種種名詞,對孩子來講究竟是什麼東東呀?
看來我們所作的功課都得破功,孩子們有孩子的語言世界,只有他們的老師和父母拿捏得來,你想給他們傳授什麼狗屁知識,那需要一種特別的技法和包裝才行。看看這些小屁孩們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我知道孩子們的注意力只有五分鐘左右,就趕緊剎車,把早上的功課丟到腦勺後去。只能拿個蘋果問他們,個個爭先恐後地回答:“蘋果!”拿個紅蘿蔔,“紅蘿蔔”,就問誰最愛吃,搶著回答“我最愛吃”,我說不對,是小白兔最愛吃...。問他們這東西有毒的話願不願意吃?(扯淡,“毒”這個意思他們知道嗎?)也是一臉茫然。
隨後拿來有機品的標誌讓他們認識,那小手指便活躍地指點上來(有些是亂點鴛鴦譜),最後總算讓他們點到項上,再拿包裝袋來就百試不爽。教小屁孩就只能教到這項上,還能讓他們知道什麼大道理呢?
教大人們是不容易,教小孩其實更難,你還得進入他們的年齡狀態中去。一會兒功夫,我就感到自己裝扮水蜜桃姐姐的腔調和表情實在肉麻,也讓神經酸困,就想,如果從事這一行,長期扮演下去,改也改不過來,真會變成個怪卡叔叔,將心比心,那些阿姨們好幸苦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