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西門町歷史,還要追溯到光緒年間的1885年。那時清廷設置台北府,建有東南西北中五門,西門町就位於西門地段。到了日據時代,以行政區域劃分為“西門町”。所以西門町沿革有一百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街。加上日本人仿效東京淺草區模式,又在1897年和1902年引入娛樂和商圈,1908年建起八角堂(西門紅樓)……令西門町在一度繁華中享有台北銀座的盛況。

西門町老街經過現代裝置改造,有種別具風味的雅趣。夜晚逛街,看這溫馨老街在霓虹燈裝點下有種童話世界的迷幻感,心情就飛揚起來。

從西門捷運站出來,看那街角就有街頭藝人擺攤獻歌。青年歌手自彈自唱,都是不同年代的抒情曲目。路人在街邊分隔柱上閒閒地坐著,等著曲目完畢給個掌聲。這歌手的音域相當圓潤、傳情,止不住停下腳步仔細地聽了幾曲。那聽曲的人,大多數也是中年以上,都能被這靈性的聲音所攫取。而在影劇院的那一端,青少年大排長龍,買了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報,等著簽名。人的心境大相徑庭,看得出年少的人心浮,比較注重身外的世界,而年高的人有些沉澱,會內視自心。

其實街頭藝人都有相當的才華,如果他們能有機會得到出唱片、辦音樂會之類的風光向更廣的領域發展,他們一定不會選擇在街頭面對寥落的路人。可惜命運就是如此,或許有人會說街頭藝人選擇的就是這種瀟灑人生,但實際上只能說是身處這種境地下留給自己的那份尊嚴罷了。

比如說到古羅馬的經典雕像,說到中國古代宮廷的精美藝品,說到印度泰姬瑪哈陵的傳世之作……沒有人會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手筆。自古以來,身負才藝、甚至是絕世之才的人,一般來說就是個好用的工匠罷了,他們的絕技甚至都難以養家活口。有朋友跟我說,要讓自己的孩子學小提琴,我說很好,將來沒飯吃的話可以在地鐵出口拉提琴賺點賞銀。

許多被埋沒的藝術家、文學獎、音樂家等等,他們的作品究竟是留給誰的?讓我來看,如果是留給人的,不如說是留給神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們並沒有被埋沒。

身負才藝又不甘被埋沒的邊緣人非要出頭,就挖掘自己的部落格、用youtube從網路躥紅……有了這種異軍突起的先例,後來者就紛紛效仿。我在那位唱抒情歌手的街對面,又看到戴著毛絨絨卡通兔子面具的女孩,穿著卡哇伊學生裝、背個大大的背包道具,隨著預錄的歌曲扭動。間歇時,她用麥克風介紹自己是“會唱歌的兔子”,來自香港,又給路人散發傳單,“拜託大家去點閱我在youtube上的影音。”

西門町還留有民間文化的傳奇,有著“老芋”、“小太妹”、“小太保”、“落翅仔”的許多故事。“老芋”是台灣本地人對退伍老榮民的稱呼,他們的特徵是孤寡未婚,膽大點的會耐不住寂寞去西門町一帶花錢獵豔,所以愛去西門町一帶逛街的年輕美眉,常會遇到這種老芋糾纏的經驗。

西門町有點魚龍混雜,所以在那裡有小太妹和小太保混跡其中,這就是所謂不良少女少男。還有搭客賣淫的落翅仔,我問台灣人為什麼叫落翅仔?說他們是掉了翅膀的天使,掉了翅膀的天使就是墮落嘍,所以才這麼叫她們,用詞真貼切。

西門紅樓邊的廣場聚集了整排的露天酒吧,完全是歐美風格,這和東方古典的西門建築相映成趣。

西門町顯現了台灣傳統與現代的聚合,置身其中,真是令人興奮。

IMAG1587.jpg

這是“會唱歌的兔子”

IMAG1588.jpg  。

一旁觀看的老伯伯(他其實更有看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7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