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中心寺在德拉頓的拉吉堡(RajaPur),地理位置很便捷,搭嘟嘟車到市區也只要五盧比。聽起這個名字——拉吉堡(RajaPur),是有著“王城”的意思,我就想,七世紀時藏王赤松德贊的軍隊曾踏足過這裡,中世紀時伊斯蘭的文化和軍事勢力也滲透到這裡……,所來說去都是因為拉吉堡負托喜瑪拉雅山而通向印度內陸,背山而面向開闊平原,是處王公築城的的首選。有著王城的美譽,也會不會遺有不少王城的殘跡?
薩迦中心寺正門
薩迦寺前通向拉吉堡的林蔭大道
拉吉堡的三岔口,左側通向慕蘇瑞。
薩迦中心寺算是在拉吉堡的邊緣地段,從這裡步行上去大概只需要十五分鐘。沿著開闊的林蔭大道,可以見到典雅有致的居家院落,而這些院落的主人其實大多都在國外像牛一樣做工、低聲下氣當二等公民……,假如讓發達地區那些自感優越的人過來瞧瞧這些黑不溜秋傢伙們的真實巢穴,就知道誰才懂得生活,誰才是拉吉(Raja國王)。
到了拉吉堡後就能看到坡勢開始攀升,一條道路通向山坳,一條道路通向高山上的慕蘇瑞(印度著名的避暑勝地,也是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暫居的第一站)。
通向山坳口的這條道路也是拉吉堡的商業街,房屋大多老舊、凌亂,全然失去了來時路上所見到的那種靜謐格調,好像從印度寶萊塢的夢幻回到了現實。
在這條商業街上,我終於看到路邊凋零的古蹟,看那兩條喚拜樓的塔柱,就能分辨出屬於伊斯蘭建築的風格,無疑這是距今五百年歷史的蒙兀兒王朝遺址。五百年歷史古蹟其實也不算久遠,在印度其他地區基本都保留完善,而在這裡為何卻凋敝到如此境況?從主體的格局看,這倒像是一座清真寺,環繞周邊一帶的也會有不少穆斯林才對,可問過這一帶的居民,半個穆斯林也沒有。可以看出,佔印度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十的穆斯林竟然以少治多,統治印度五百多年,也以此與印度教文化形成了此消彼長的態勢中,隨著蒙兀兒王朝最後一代帝王在十九世紀末被英殖民者廢除後,許多地區的穆斯林和他們的宮廷、清真寺、聚落等等,也逐步被壓縮到凋敝之中。
這或許是當初穆斯林顯貴的居所。